【一毛不拔什么意思】“一毛不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比喻极度的节俭或自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对金钱和资源的极度不舍。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一毛不拔 | 比喻极其吝啬、小气,连一点点东西都不愿意给予或花费。 |
二、出处与典故
“一毛不拔”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杨朱”的人,他的朋友问:“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毛,就能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吗?”杨朱回答:“天下人的好处,与我有什么关系?拔我一根毛,对我却有损失。”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一毛不拔”,用来讽刺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愿为他人付出的人。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某人吝啬 | 他平时花钱像铁公鸡一样,真是个一毛不拔的人。 |
批评自私行为 | 这件事明明可以帮忙,他却一毛不拔,真是让人失望。 |
用于幽默场合 | 他连请客吃饭都舍不得,简直是典型的“一毛不拔”。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小气、吝啬、抠门、守财奴 |
反义词 | 大方、慷慨、豪爽、仗义 |
五、总结
“一毛不拔”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不愿意付出。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或表达批评态度。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