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处】“东山再起”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谢安,其背后有着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一、
“东山再起”最早出自《晋书·王羲之传》中的一段记载,但更广泛流传的说法是与东晋名士谢安有关。谢安在政治上一度退隐东山(今浙江绍兴),后来重新出仕,并在淝水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挽救了东晋王朝。因此,“东山再起”被用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崛起。
该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坚韧与智慧,也反映了古代士人追求功名、心系国家的情怀。
二、表格:东山再起典故出处及背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东山再起 |
出处 | 《晋书·王羲之传》;另有说法源自谢安退隐东山后复出 |
典故人物 | 谢安(东晋名士) |
原意 | 指谢安曾隐居东山,后复出为官并建功立业 |
现代引申义 | 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 |
历史事件 | 淝水之战(谢安指挥以少胜多) |
文化意义 | 体现士人精神与历史责任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重新崛起 |
三、结语
“东山再起”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低谷中,只要坚持信念、积蓄力量,终有重见天日、再创辉煌的可能。这一典故也提醒我们,历史上的英雄并非天生伟大,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