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待毙意思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无奈或无助的情况。而“束手待毙”这个成语,正是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接受结果的状态。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描述,也常被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表达一种绝望或无力的情绪。
为了更好地理解“束手待毙”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释义
束手待毙:指人在面对危险或困境时,无法采取有效行动,只能被动等待结局的发生。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消极意味,强调的是无能为力的状态。
- 近义词:坐以待毙、听天由命、无计可施
- 反义词:奋起反抗、积极应对、主动出击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不遇,犹可得乎?虽有贤才,不能自举,如束手待毙。”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某种局面的无奈或悲观态度 |
情感色彩 | 贬义,带有消极、悲观的情绪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面对失败 | 他因资金链断裂,只能束手待毙,等待公司破产。 |
对抗强敌 |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们选择束手待毙,等待救援。 |
个人困境 | 她身体状况恶化,医生也无法挽回,只能束手待毙。 |
四、常见误区
1. 误用为中性词:有人误以为“束手待毙”只是描述一种状态,但其实它带有明显的贬义,应避免在正式场合随意使用。
2. 混淆近义词:虽然“坐以待毙”与“束手待毙”意思相近,但前者更强调“静待死亡”,后者更强调“无力抵抗”。
五、总结
“束手待毙”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局面时的无奈与绝望。它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表达方式,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反映。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语气,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当表达。
成语 | 束手待毙 |
含义 | 无法采取行动,只能被动等待结局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近义词 | 坐以待毙、听天由命 |
反义词 | 奋起反抗、积极应对 |
使用场景 | 表达无力、绝望或被动状态 |
情感色彩 | 贬义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束手待毙”的含义与使用方式,帮助我们在实际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