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扶摇怎么读】“抟扶摇”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它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描绘了大鹏鸟飞翔时的壮阔景象。“抟扶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因此很多人对其读音和含义并不熟悉。
下面我们将从读音、释义、出处以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抟扶摇”由两个字组成:“抟”和“扶摇”。其中,“抟”意为盘旋上升;“扶摇”则指快速升腾的风。合起来,“抟扶摇”指的是借助强风盘旋而上,形容高飞或迅速上升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古文解读中,表达一种自由、高远的精神境界。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释义 | 出处 | 用法/意义 |
抟扶摇 | tuán fú yáo | ㄊㄨㄢˊ ㄈㄨˊ ㄧㄠˊ | 借助强风盘旋上升 | 《庄子·逍遥游》 | 形容高飞或迅速上升,象征自由与高远 |
抟 | tuán | ㄊㄨㄢˊ | 盘旋、聚集 | 《说文解字》 | 多用于描述物体旋转或聚集状态 |
扶摇 | fú yáo | ㄈㄨˊ ㄧㄠˊ | 快速升腾的风 | 《庄子·逍遥游》 | 表示强劲的风力,引申为迅速上升 |
三、结语
“抟扶摇”虽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庄子》中的描写,赋予了它丰富的哲学内涵。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献和文化背景。
如果你在阅读古文或学习传统文化时遇到这个词,不妨多加留意,它背后蕴含的不仅是语言之美,更是古人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