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廪倾囷是什么意思】“倒廪倾囷”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极度贫困或家境衰败,连仓库里的粮食都已耗尽,没有一点积蓄。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家庭在经济上陷入绝境,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倒廪倾囷 |
拼音 | dào lǐn qīng qū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民贫则奸邪生,故曰‘仓廪虚而盗贼起’。”后来演变为“倒廪倾囷”。 |
含义 | 形容极度贫困,家无余粮,生活艰难。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极其恶劣。 |
近义词 | 山穷水尽、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
反义词 | 富可敌国、财源广进、富足安康 |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倒廪倾囷”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它不仅表示物质上的匮乏,也隐含了精神上的绝望和无奈。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写作中仍能见到它的身影。
例如:
> “他因病负债,家中早已倒廪倾囷,连饭都吃不上。”
这种用法突出了人物所处的困境,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倒廪倾囷”虽然不再常见,但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资源,避免因挥霍或管理不当而导致生活困顿。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贫困现象的关注和同情。
四、结语
“倒廪倾囷”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成语,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理解。尽管时代变迁,但其中蕴含的道理依然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