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俟河清乎未期典故

2025-09-25 01:02:01

问题描述:

俟河清乎未期典故,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01:02:01

俟河清乎未期典故】“俟河清乎未期”出自《左传·襄公八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为君也,如不及,何以行之?子产曰:‘我闻君子欲谋事必先定其志,然后为之。’” 但更广为人知的出处是《论语·述而》中孔子的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后来在文人诗词中,“俟河清乎未期”常被用来表达对理想难以实现、愿望迟迟不能达成的无奈与感慨。

“俟河清乎未期”字面意思是“等待黄河变清,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象征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或目标。黄河水浑浊,古人认为只有圣人出现时,黄河才会变清,因此“河清”成为太平盛世的象征。而“未期”则表示没有期限、无法预测,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一、典故来源

项目 内容
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论语·述而》等文献中均有相关表述
原意 指等待黄河变清,比喻理想难以实现或希望渺茫
引申义 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二、历史使用情况

文人 使用情况 诗句/语句 说明
孔子 间接引用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表达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杜甫 直接引用 “俟河清乎未期”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苏轼 隐喻使用 “愿君取吾言,勿谓吾迂也” 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陆游 感叹使用 “世事难料,惟有诗书可寄情” 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现代应用

场景 应用示例 说明
文学创作 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坚持 表现理想主义者的孤独与执着
社会评论 用于形容社会进步缓慢、改革艰难 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个人感悟 用于表达对人生目标的反思 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四、总结

“俟河清乎未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源自古代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反映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典故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既要保持信念,也要接受现实的复杂与多变。

通过对其来源、使用和现代意义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典故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