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一叶障目”出自《韩非子·喻老》,原文如下: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也,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农夫因为担心禾苗长得太慢,于是把它们一棵棵往上拔,以为这样能帮助它们生长。结果禾苗全部枯死了。
一、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
文言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也 | 宋国有个农夫,担心他的禾苗长得太慢 |
而揠之者 | 于是就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 |
芒芒然归 | 慌慌张张地回家 |
谓其人曰 | 对他的家人说 |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 “今天累坏了!我帮禾苗长高了!” |
其子趋而往视之 | 他的儿子赶紧去看 |
苗则槁矣 | 禾苗都枯死了 |
二、总结
“一叶障目”原意是指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看不见整体。后来引申为因小失大、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看到全局或真相。
这个寓言故事通过农夫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讽刺了那些不按规律办事、急于求成的人。它提醒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急躁冒进。
三、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一叶障目”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
- 学生为了考试成绩,只关注分数,忽视学习过程;
- 企业为了短期利益,忽略长期发展;
- 个人在面对问题时,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深层原因。
这些行为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甚至带来更大的损失。
四、结语
“一叶障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能因一时的急躁而失去长远的利益。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避免被“一叶障目”。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或相关典故,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