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锋芒毕露成语典故

2025-09-11 16:07:52

问题描述:

锋芒毕露成语典故,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1 16:07:52

锋芒毕露成语典故】“锋芒毕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显露才华或锐气,不加掩饰。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一、成语释义

成语 锋芒毕露
拼音 fēng máng bì lù
含义 原意是指刀剑的锋刃和光芒完全显露出来,后引申为人的才能、锐气等充分表现出来,毫不隐藏。
使用场合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才华出众、敢于表现;有时也带贬义,指人过于张扬、锋芒太露。

二、出处与典故

“锋芒毕露”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也,其志也明,其行也正,其言也信,其辞也辩,其德也厚,其才也高,其心也诚,其志也坚,其气也壮,其行也勇,其言也直,其辞也明,其德也广,其才也博,其心也宽,其志也远,其气也强,其行也刚,其言也实,其辞也真。”

但真正形成“锋芒毕露”这一说法,则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司马懿说:“吾观其兵势,锋芒毕露,不可轻敌。”

不过,更准确的出处应是《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善处世,虽有锋芒毕露,而未尝以才自矜。”

三、历史人物与故事

人物 故事简介 成语应用
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时,表现出极强的军事才能和自信,被形容为“锋芒毕露”。 表现其才华横溢、不藏锋芒。
王导 晋朝名臣,性格宽厚,但也有锋芒毕露的一面,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重视。 展示其个性鲜明、不卑不亢。
李白 唐代诗人,诗风豪放,才华横溢,常以“锋芒毕露”来形容其文采与个性。 表达其不拘一格、率性而为。

四、现代用法与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锋芒毕露”已不仅仅局限于形容人的才华,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或政策的强势表现。例如:

- 职场场景:一个新人在会议上大胆发言,表现得非常自信,可以说他“锋芒毕露”。

- 政治领域:某位领导人公开表态强硬,也被称作“锋芒毕露”。

- 文学作品: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也可用此词形容。

五、总结

“锋芒毕露”作为一个成语,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它既可以作为褒义词,赞扬一个人的才华与自信;也可以作为贬义词,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张扬。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

项目 内容
成语 锋芒毕露
含义 才能或锐气显露无遗
出处 《晋书·王导传》等
用法 褒义/贬义均可,视语境而定
现代应用 用于描述个人、事物或政策的表现

通过了解“锋芒毕露”的来源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加精准地运用它,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广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