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2. 原“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是?”
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情感寄托,展现了他对生命、奉献与牺牲的思考。
原诗为:
>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中,“落红”指的是飘落的花瓣,“不是无情物”则表明这些花瓣并非毫无感情或作用,而是默默滋养大地,为来年的花朵提供养分。
这一句诗常被用来比喻那些虽已离开岗位或不再处于核心位置的人,依然在为集体、社会或下一代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相关诗句与含义总结表
原句 | 出处 | 作者 | 含义简述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己亥杂诗》 | 龚自珍 | 表达花瓣虽落,却仍有益于大地,象征奉献精神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己亥杂诗》 | 龚自珍 | 落花化为泥土,继续滋养花朵,寓意无私奉献 |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己亥杂诗》 | 龚自珍 | 描写离别时的愁绪与夕阳下的感伤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己亥杂诗》 | 龚自珍 | 表示离别后的远行与无尽旅程 |
三、延伸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人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只要他曾经努力过、付出过,他的价值依然存在,并可能在未来以另一种形式发挥作用。
这种思想在现代语境中也常被引用,比如在教育、职场、家庭关系中,强调“退而不休”“功成身退”的精神。
四、结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还在舞台上,而在于是否曾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过贡献。正如那片落花,虽已凋零,却仍在默默守护着新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