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古今异义】《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篇经典篇章,讲述了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的一次重要会面。这场宴会表面上是项羽对刘邦的礼遇,实则是项羽失去杀刘邦机会的关键事件。在学习《鸿门宴》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用法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古今异义”。以下是对《鸿门宴》中常见古今异义词的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古词 | 古义 | 今义 | 举例说明 |
壁 | 防御工事 | 墙壁 |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壁”在此指防御工事) |
比 | 等到 | 比较 | “比至项王军,四面皆楚歌。”(“比”意为“等到”) |
谢 | 道歉 | 感谢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臣请入,与之同命。’……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谢”在此为道歉) |
顾 | 回头看 | 关心 |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顾”在此无明显用法,但类似“顾”字在古文中多用于“回头看”) |
其 | 代词,他的 | 连词,表示推测 | “其意常在沛公也。”(“其”指“项庄的”) |
贼 | 盗贼 | 敌人 |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贼”在此为敌人之意) |
独 | 唯独 | 只有 | “独不怜公子姊邪?”(“独”意为“难道”或“唯独”) |
二、结语
《鸿门宴》作为一篇历史散文,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丰富的语言知识。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反映了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本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避免误解。只有深入理解古汉语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领略《鸿门宴》的历史魅力与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