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接踵是什么意思】“比肩接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多拥挤的场景。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意是形容人与人之间肩膀相靠、脚跟相碰,后来引申为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情景。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比肩 | 肩膀相靠,表示靠近 |
接踵 | 脚跟相碰,表示紧挨着 |
比肩接踵 | 形容人多拥挤,接连不断 |
二、成语来源
“比肩接踵”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伯使公子絷来归晋侯,晋侯以三军之礼待之,比肩接踵。”
这里的“比肩接踵”原指贵族之间相互交往频繁,后来逐渐演变为描述人群密集的常用语。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市场或车站 | 如“节假日期间,火车站比肩接踵,人山人海” |
热门活动 | 如“演唱会现场比肩接踵,气氛热烈” |
节日庆典 | 如“庙会期间,街道上比肩接踵,热闹非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
反义词 | 人迹罕至、冷冷清清、空无一人 |
五、常见误用
- 错误用法:把“比肩接踵”用来形容物品堆积如山,这是不恰当的。
- 正确用法:应强调“人”的密集,而非“物”的数量。
六、总结
“比肩接踵”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多拥挤的场面,常用于描写热闹的场合或繁忙的环境。在使用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避免误用。通过了解它的来源、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准确地运用在日常表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