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ince为什么用被动语态】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会遇到“convince”这个动词的被动语态使用问题。为什么“convince”有时候要用被动语态?它和“persuade”有什么区别?本文将从语法结构、语义表达和实际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
一、
“convince”是一个及物动词,通常表示“使某人相信”或“说服某人做某事”。在主动语态中,它的结构是“sb. convince sb. to do sth.”,例如:“He convinced me to join the team.”
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使用“convince”的被动语态,如:“I was convinced to join the team.” 这种用法虽然不常见,但并非错误。
1. 被动语态的使用原因:
- 强调受事者:当句子的重点不是“谁说服了我”,而是“我被说服了”,此时使用被动语态更自然。
- 避免提及施动者:如果施动者不重要或未知,被动语态可以省略主语。
- 语气更委婉:被动语态有时显得更客观、正式或间接。
2. 与“persuade”的区别:
“Persuade”也可以表示“说服”,但它通常用于“persuade someone to do something”,而“convince”则更多用于“convince someone that something is true”。因此,“convince”更偏向于“使相信”,而“persuade”更偏向于“促使行动”。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主动语态(convince) | 被动语态(be convinced) |
结构 | S + convince + O + to do | S + be convinced + to do |
示例 | He convinced me to join. | I was convinced to join. |
用法重点 | 强调“谁说服了谁” | 强调“被说服的结果” |
是否常见 | 常见 | 不太常见,但合法 |
语义侧重 | 说服他人做某事 | 被他人说服,结果发生 |
是否可接that从句 | 通常不接 | 可以接,如“I was convinced that it was right.” |
三、小结
“convince”虽然以主动语态为主,但被动语态在特定语境下也是合理且自然的。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需要强调受事者或避免提及施动者。同时,注意“convince”与“persuade”的细微差别,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这两个词。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convince”为何可以用被动语态,并提升你的英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