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译文】《山坡羊·骊山怀古》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全曲以骊山为背景,通过描绘秦朝修建长城、阿房宫等工程的劳民伤财,揭示了统治者奢华无度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一、
这首散曲以骊山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作者借古讽今,批判了统治者的暴政与奢靡,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整首曲子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 骊山四下望去,阿房宫已被一把大火烧毁,当年的奢侈繁华如今又在何方? |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 只见杂草丛生,溪水蜿蜒。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直到现在,歌女还在唱着《后庭》这样的亡国之音。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令人伤心的是秦汉时的行宫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为尘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无论是兴盛还是灭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
三、赏析要点
- 历史反思:作品通过对秦朝奢华建筑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滥用民力、不顾百姓死活的现象。
- 现实批判:作者借古讽今,指出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最终受害的总是普通百姓。
- 情感深沉:全曲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民的深刻关怀。
四、结语
《山坡羊·骊山怀古》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篇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它提醒人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关注民生疾苦,珍惜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张养浩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