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的词语意思是什么】“肇始”是一个较为文言色彩的词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达事物开始、起始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仍有一定应用。以下是对“肇始”一词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肇始 |
拼音 | zhào shǐ |
词性 | 动词/名词(多作动词) |
基本含义 | 表示开始、起始,多用于描述事件、事业、文化等的开端 |
出处 | 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尚书》《史记》等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较少用于日常口语 |
二、词语解析
“肇”字有“开始、初始”的意思,而“始”同样表示“开始”。两者结合,“肇始”整体上强调的是某种事物的最初阶段或起源。它通常带有一定的庄重感和历史感,因此在叙述历史事件、文化发展、制度建立等内容时,常用此词。
例如:
- “中国书法艺术肇始于殷商时期。”
- “这场改革运动肇始于上世纪末。”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起始、开端、发端、起始点 |
反义词 | 终结、结束、终止、终结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历史叙述 | 中国青铜器文化肇始于夏朝,兴盛于商周。 |
文化研究 | 中医理论体系肇始于《黄帝内经》。 |
制度建设 | 现代教育制度肇始于清末新政。 |
五、总结
“肇始”是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词语,主要用于书面语中,表达某件事物的开始或起源。其使用范围较窄,但具有较强的正式性和文化内涵。在写作或阅读中遇到该词时,可根据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不必拘泥于字面意思。
通过上述表格与文字的结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肇始”这一词语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