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黄花是什么意思】“明日黄花”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源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中的诗句:“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意是指重阳节后盛开的菊花,因过了最佳观赏期而显得凄凉。后来,“明日黄花”被引申为比喻过时或失去时效的事物。
一、
“明日黄花”最初指重阳节后凋谢的菊花,象征着事物的衰败与过时。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来形容已经不再流行、失去价值或意义的事物。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不可逆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明日黄花 |
出处 | 宋代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
原意 | 重阳节后凋谢的菊花,象征衰败 |
引申义 | 过时、失去时效的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事物已不再适用或流行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描述过时的观念、技术、潮流等 |
同义词 | 过时、陈旧、落伍 |
反义词 | 当下、时尚、前沿 |
三、使用示例
- 例句1:这种老式手机已经成了明日黄花,现在没人用了。
- 例句2:他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早已是明日黄花,缺乏现实指导意义。
- 例句3: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都变成了明日黄花。
四、结语
“明日黄花”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时间与变化的深刻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关注当下,避免成为“明日黄花”。同时,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