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含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源自《周易》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与精神追求的高度概括,也深深影响了清华学子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
一、校训的来源与背景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意指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效法这种精神,不断自我完善、奋发向上。“厚德载物”则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表示大地宽广包容,君子应具备宽厚仁爱的品德,能够承载万物、包容他人。
这两句话被梁启超先生在1914年为清华师生演讲时引用,并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精神的核心体现。
二、校训的内涵解析
项目 | 内容说明 |
自强不息 | 强调不断自我提升、努力奋斗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追求卓越,永不言弃。 |
厚德载物 | 强调道德修养与胸怀气度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才能承担重任,成就大事。 |
三、校训的现实意义
1.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自强不息”鼓励学生在学业上精益求精,在思想上不断进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厚德载物”提醒学生注重道德修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
校训不仅是清华的精神象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四、结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倡导人们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做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担当的人。这一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也为全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