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玉的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不仅是珍贵的装饰品,更是一种象征着高洁、美德与吉祥的物品。古人对玉的赞美和描述极为丰富,许多汉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玉相关,用来形容玉的质地、色泽、形态等特征。这些字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对玉的审美与哲学思考。
以下是对古代用于形容玉的字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含义及出处。
一、
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字专门用来形容玉的特性,如“琼”、“瑶”、“璞”、“瑜”、“珉”等。这些字不仅表示玉本身,还常用于诗词、典籍中,表达对玉的赞美或借玉喻人。它们有的强调玉的美丽,有的突出其珍贵,有的则体现玉的内在品质。
这些字多出现在《诗经》、《楚辞》、《礼记》等经典文献中,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词汇。通过了解这些字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玉的理解与情感寄托。
二、古代形容玉的字(表格)
字 | 含义 | 出处/用途 | 备注 |
琼 | 美玉,泛指精美的玉石 |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 常用于比喻美好事物 |
瑶 | 美玉,亦作美玉的泛称 | 《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 有时也指美玉制成的器物 |
璞 | 未经雕琢的玉石 | 《道德经》:“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若屈,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引申为未加修饰的本真 |
瑜 | 美玉,也有“瑕不掩瑜”之意 | 《左传·宣公十五年》:“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 表示优点掩盖缺点 |
珉 | 次于玉的石头,也可泛指玉石 |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有时用来比喻有潜力的人 |
理 | 本义为玉石的纹理,引申为道理 | 《说文解字》:“理,治玉也。” | 后引申为条理、道理 |
琛 | 美玉,珍宝 | 《尚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 古代贡品之一 |
瑞 | 本义为玉制的信物,后引申为吉祥 | 《说文解字》:“瑞,以玉为信也。” | 常用于祝福、祥瑞之象 |
琢 | 雕琢玉石,引申为修养、磨练 |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常用于比喻人的修养 |
磨 | 本义为打磨玉石,引申为磨练 |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与“琢”并用,强调修炼 |
三、结语
古代形容玉的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玉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品德和生活的深刻思考。这些字在文学、哲学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和传承。通过了解这些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也能感受到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