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打草惊蛇的典故及用法,打草惊蛇的典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词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扑打植草时惊动埋伏在草丛中的蛇。
2、 【用法】 原用来比喻惩甲惊乙。
3、后用来比喻做事不机密,使对方知道了自己的意图而有所戒备。
4、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南唐王鲁当 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薄贪贿,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5、’”“打草惊蛇”即由此演变 而来。
6、 【典故】 南唐时,有个叫王鲁的人,为当涂县县令。
7、他爱财如命,大肆搜刮民财,贪赃枉法,全县的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8、县衙里的官吏也学他的样子竞相贪占,对百姓敲诈勒索。
9、一天,百姓联名写了一份状子,控告县衙主簿营私舞弊,贪赃受贿。
10、王鲁一看状子,真有点不寒而栗,因为状子上写的虽是主簿的罪状,但那些违法事件没有一宗不与他相关,有的还是他们合谋干的。
11、王鲁感到大祸临头,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12、他脑子里乱糟糟的,理不出个头绪,往日种种不法行为,一一在眼前闪过。
13、他竭力镇定了一下,开始琢磨对策。
14、如果受理此案,若被上司知道,那自己便暴露无遗了。
15、于是他想压下状子,不要惊动上司,就提笔在案卷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说:你们虽然告发的是我的属下主簿,可是我已经感到事态的严重了,就像打草惊动了草丛里的蛇一样啊!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16、打草蛇惊发音 dǎ cǎo shé jīng 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17、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18、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19、同“打草惊蛇”。
20、 出处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